多年前的一天,一頭白發的老太太正站在自家破舊不堪的土屋前發呆,小孫子在她跟前跑來跑去,她穿著洗得有些褪了色的粗布衣褲,頭上戴著一塊當地婦女慣用的藍圍巾。這時村主任領著幾個外鄉人走過來,村主任用當地方言對她說:“他們是電視臺的,想找你了解點事。”她喚了一聲孩子后,不冷不熱地把人讓進屋。 “大娘,你叫什么名字?”電視臺的一個女記者問。 “人家問你叫么名字?”村主任用當地方言翻譯了一遍。 她的腦子好像一下子出現短路,這么多年很少有人提到她的名字,她自己也有些想不起來了。她努力在記憶里去搜尋自己叫什么。見她還沒有回答,村主任著急地說:“你不是叫華子玉嗎?” 經村主任這一提醒,她好像突然想到自己是應該叫華子玉似的,向著大家尷尬地一笑,重重地點了下頭。 女記者說:“大娘,您還記得小時候的事嗎?您好好想一想,小時候是不是有人叫您英兒啊?您記得老家是哪兒嗎?您今年多大歲數?” 村主任成了她們之間對話的翻譯。 老大娘想了一會兒,用當地方言問村主任:“她問這些干什么?” 村主任說:“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個線索,一個80多歲的女紅軍戰士,讓他們幫助尋找在長征路上失散的侄女,她叫李小英,今年應該有70歲了。” “大娘,聽說您也是陜西漢中人,您看看這幾張照片,對這個人有沒有什么印象?” 望著眼前相片上身穿紅軍服裝的年輕女兵,思緒把這個農村的老太太拉回到了1935年4月的一天:太陽快要落下西山的時候,在四川土門的一個小村子里的破廟前,一小隊大多由婦女們組成的隊伍停了下來。領頭的一問,這廟里能住,就決定晚上宿營在這里。這時,一個三四歲的小姑娘從一個小女兵的肩頭滑落下來,小女兵一屁股坐在地上,再沒有力氣抬手擦一把臉上的汗水。小姑娘得有脫肛病,脫出的腸子發炎,流血、流膿。剛開始有二叔、三叔輪換背著她,后來他們和她的爸爸一起編入作戰部隊,向西開進了。她的媽媽和二嬸先后染上了傷寒病,掉隊了,后來,照顧她的三嬸也犧牲了。就這樣,一路上背一背走一走,照顧她的擔子,全落在了16歲的小女兵身上,那是她的小姑。 晚上接到通知,第二天部隊要西進,過茂縣、理番后,馬上就進入草地了。吃了幾口晚飯,小女兵哄她說:“英子,我領你去找個能吃飽飯的地方。”小女兵領她到街上去,看到一個小茶鋪開著門,就走進去,對一個看門的老婆婆說:“把這個小姑娘送給您吧。”剛開始人家看是個病孩子,不肯要。小女兵求人家說:“老婆婆,求求您了,發發善心,給孩子吃兩頓飽飯,我找到大人就回來接她走。”好不容易才說動老婆婆勉強收下小女孩。 半夜里小女孩哭著跑回了廟里,她找到小女兵說:“小姑,你別扔下我,我今后再也不喊餓了,我自己走,一步也不讓你背了……”小女兵和小女孩摟在一起抱頭痛哭。但最后小女孩還是被送了回去…… 老大娘一邊看著照片一邊回憶起了過去,她以為這一輩子再也回不了故鄉,再也見不到一個親人了。老大娘哽咽著說:“這是我小姑,她還活著嗎?” 不久后,在北京的一所普通干休所里,當年的小女兵和小女孩見面了,一對失散了多年的親人終于相見了。這一刻真是悲喜交加,她們全家有六口人犧牲在了長征路上…… >>>更多美文:心情故事
- Oct 10 Thu 2024 07:21
逆境,造就了我們一家五個大學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